變性欲症者的大腦與一般人不同。台北榮總與陽明大學研究團隊長期追蹤變性欲症的求診者發現,並利用「行為研究」及「功能性神經連結磁振造影技術(fcMRI)」進行變性欲症者的身心靈腦科學研究,發現他們身心反應的腦神經機轉確實異於一般人。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教授謝仁俊表示,行為及腦科學研究證實變性欲症者大腦神經元與一般人不同,科學及臨床都顯示他們非病態,而是人類的一個小眾族群,社會對變性欲症者應給予接納與尊重。
謝仁俊說,研究團隊針對四十一位有變性欲症者及卅八名民眾進行行為研究,讓兩組受測者分別觀看男女正常對話及性愛影片後發現,一般人無論看正常影片或情色片,對性別的認同皆無影響;不過,有變性欲症者無論是看情色影片、甚至一般影片,皆無時無刻自認自己是另一種性別,完全不接受原有性別。
研究確認了變性欲症者的心理特質有異於天生的身體性徵。以男想變女為例,即使觀看一般影片,他仍心想著是影片中女性的化身。
謝仁俊也是北榮教研部整合性腦功能研究小組主持人,他表示,大腦的腹側背蓋區(VTA)主掌身體骨盆肌肉收縮、男女性高潮及性徵等生理性別的反應表現;前扣帶迴的背區(dACC)主管人際互動、情緒衝突等的功能;前扣帶迴之膝前區(pgACC)是面對社會性懲罰的心理應對防禦機轉。研究團隊利用fcMRI觀察變性欲者腦部神經元的運作發現,有變性欲症者的大腦生理性徵區域與社會人際互動、衝突排斥的大腦神經元,三個區域會形成一個神經網絡連結,但一般人則沒有。
「這是變性欲症的特有標記。」謝仁俊說,變性欲症者即使在安靜狀態下,大腦身心衝突的網絡連結仍非常明顯,顯示腦部長期受到衝突刺激,就算不作任何事,腦部的生理性別與心理狀態仍會自動連結,多數人常處痛苦與衝突感覺中。
另外,北榮精神部社區復健精神科主任李鶯喬分析十七年來曾診治過的五百一十七名個案發現,約半數患者曾合併憂鬱症狀。另外,長期追蹤四百四十六位有變性欲症者的求診者,分析其中五十五人的訪談及問卷內容發現,若接受荷爾蒙或手術治療者,變性欲症者的整體人際、社會適應均有顯著改善;且完成手術的廿五人中,有廿四人對手術滿意,且術後無人後悔。
榮陽團隊是國際第一個針對變性欲症的身心靈所做的腦科學研究,研究成果也被發表於今年七月的國際知名「美國國家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 ONE)」中。
閱讀秘書/變性欲 錯置的靈魂
變性欲症是一種性別認同障礙,且是最極端的狀況,心理自認是另一種性別,也想要變成異性的身體,不想要現有的第二性徵,同時也希望別人把他當作異性看待。簡言之,變性欲症者靈魂裝錯了軀體。
根據一九九六至二○一○年健保資料庫指出,原始男性有變性欲症的發生率為十萬分之九,女性十萬分之五。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