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kevin dooley@flickr, CC BY 2.0
「我們四年沒見到你了,歡迎回來。」
當我走進餐廳準備和大學好友聚會時,聽到上面那句話。我們這群男生全都是10年前認識的同學,我們熱絡的握手,就好像再次回到了大學時光。現在大家也都30歲左右,這些日子來,要把全部老朋友聚在一起越來越困難了。普遍情況,都是某人在另外一個國家工作或念書,而唯一能證明他還是我們的朋友而非陌生人,是他們的照片出現在我們Facebook右側聊天室時。
有點遺憾,但或許這就是成人的生活,我們一年年長大,而就算是親密好友,也只能每隔幾個月碰面一次,因為我們全都慢慢長大並各奔東西。
今天是為了慶祝我們一個老同學回來台灣。他在大學時因為興趣所以開始學日文,大學畢業後去東京念研究所,然後在日本最大的一家銀行工作2年。幾個月前,他告訴我們,他辭掉了自己的工作並將搬回台北。
這是他回來後第一個週末,問候之後,我們坐下來開始交換彼此的近況,聽他跟我們說這些年他在日本發生的事情。
晚餐接近尾聲時,我站起來去走廊接一通電話。我正要走回餐廳時,看到他走出廁所。因為周圍沒有其他人,我們更新了更多細節。
「你短期會打算回日本嗎?」我問。
他緩緩搖頭,透露出堅決的態度。
「不會。我愛日本,愛他們大部分的文化、人民,特別是有禮貌且文明的這些生活細節。日本生活在和諧又驚人的現代科技成果中,有一定程度的平衡。但這兩年我在日本讀書,然後到當地最大、最傳統的企業上班後,我可以告訴你,如果我有選擇,我不想繼續在日本工作,或是替日本公司工作。我現在終於明白,為什麼日本在30年前那麼強,但後來又因為那些原因導致他們在過去20年停滯不前。我不覺得它會變更好。」
「舉個例子,在正常情況下,併購會為公司帶來更高效率及能力,因為你擺脫了重疊的部門並淘汰了表現不好的部門。但在日本,特別是傳統企業,每件事都是根基於資歷和階級制度,而他們通常還是不會解雇人。於是,在併購後,會導致更多官僚、更不必要的浪費,更多部門和政治內鬥,導致年輕上班族更不可能往上爬,或是讓他們的聲音被聽到。
當你整個公司或國家在90年代經濟快速成長時,每個人都有明確的目標時,這沒關係。然而,當外部環境改變,而你的成功與否不再基於最好的工程技術、最低的價格或是最好的工廠時,許多亞洲公司,特別是日本開始在迷失的時候,整個公司和國家文化無法適應劇烈的變化。
經過10多年的政治鬥爭,最近的政府試著做一些改變,比如說日圓貶值,這在短期是有幫助,但根本上來看,還有別的事情需要有改變。整個教育體系、封閉的社會、不接受青年想法的企業文化、太固守傳統、高額且持續增加的政府負債,世界排名倒數的生育率,而這些都沒有改變。
或許最大的徵兆是在過去2年裡,我有超過5個日本同事已經辭職,並加入小的新創公司或是自己創業。在東京有個區,現在滿是30歲左右來自Sony、 Panasonic的工程師,他們對環境感到厭倦,想要嘗試不同的東西。東京還有一個很大的三星辦公室,裡面的人幾乎全都是以前Sony和Panasonic的員工。這些在10年前是難以想像的,但現在問題已經逐漸浮上台面。」
★ 大家都在問:八年級生都在「想」什麼?!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