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fy (天之子)
看板MobileComm
標題Fw: [翻譯] 平井社長:『以One Sony來創造明星商品』
時間Sat Sep 7 19:54:07 2013
※ [本文轉錄自 Sony-style 看板 #1IAn796I ] 作者: jfy (天之子) 看板: Sony-style 標題: [翻譯] 平井社長:『以One Sony來創造明星商品』 時間: Sat Sep 7 19:45:10 2013 日本新聞來源:
http://av.watch.impress.co.jp/docs/series/rt/20130906_614304.html ---翻譯內容--- Sony平井社長:『以One Sony來創作明星商品』。 在IFA 2013的會場,Sony為日本記者們, 舉辦與Sony公司社長兼CEO的平井一夫先生對談之記者會, 雖然話題的中心大多聚焦於本次發表的「Xperia Z1」、「DSC-QX10/QX100」等產品群, 但是關於Sony的未來策略、商品相關政策(Policy)、PS4的予約情況等議題, 也都有談到。 實現One Sony,「明星商品」是很重要的 首先平井社長說明了在IFA發表的目的,與最近幾個月的成果。 平井:從去年4月就任CEO以來, 就發表了電子產品事業以Mobile、Digital Imaging、Game, 與網路服務為核心去集中戰力,以及電視事業群的復活、新興國家市場策略、 產品線規劃等。 而包含上述內容在內,並喊出『以「One Sony」來發揮戰力』的口號, 故對於能在此次的IFA,在Sony集中戰力的領域.核心事業群發表強力商品, 感覺本集團已有產生相當強力的回應。 如Lens-Style Camera(鏡頭相機)「DSC-QX10/QX100」所象徵的, 能夠把從「One Sony」的活動之中所誕生的商品提供給消費者, 已經讓我感受到非常強力的回饋, 並也希望能製造出消費者們感受到結合Sony跨領域技術、事業群之感動的商品。
在本次的IFA所發表的商品數量有讓人比往年還多的感覺, 對於關心會在日本上市之商品的讀者們,應該也會感受到發表商品數量很多, 這是否是Sony想以「IFA」為契機,有意展開攻勢的行為呢? 但平井社長是有略帶否定的語氣來回應此問題。 平井:本次發表了Xperia Z1、DSC-QX10/100、Hi-Res Audio、4K新商品等許多產品。 從1年半前就任CEO以來,我就在許多不同場合對同仁們說: 『
電子產品事業群的復活是沒有任何絕妙計策的; 首先就是要去徹底發掘什麼樣的商品會讓消費者產生感動,然後積極的推出商品, 且有時候還要採用帶有風險的行動』。 而終於如我向同仁們所說的,各個領域都開始採取行動, 商品開發也剛好進展到可以實際在市場上推出的時機;雖然有IFA、CES等許多的活動, 我也希望能在這些場合依續發表Sony的新產品;但是本次並非是為了特別配合IFA的時間, 是因為剛好完成了好的商品,故在此次IFA進行發表。
換句話說,「在就任CEO一年半的時間點上,終於有強力商品群」, 時機也剛好是在年底、聖誕節商戰季前囉。 而包括筆者(原文作者)在內,許多參與本次記者會的同業們, 也都覺得此次的發表會做法與過往有所差異; 是更加著重在「重視商品」、「重視體驗」的宣傳方式, 對於這個疑問平井社長並沒有否定,只說了『並沒有刻意改意發表會用詞』。 平井:並不是刻意改變了發表會的用詞、介紹方式。 但是我常常在公司內對同仁們這麼說:『
在電子產品事業群,其明星就是「商品」』。 如同談到音樂領域的明星就是歌手,電影領域的明星就是創作好電影一般, 而對同仁們說:『為了創造出「能成為明星商品的產品」,更徹底地去創作產品吧』。 在許多不同的展覽上,我也曾親自向同仁們提過 「
如何讓商品更加顯眼,且能看起來更漂亮的展示方法與光線照射方式」等, 同樣地,對於在店頭的展示也有相同的要求;而在這一環的相關流程下, 依據不同的展示方式,或不同消費者都會有不同的感覺; 我自己也對「有不同於良好方向的感覺」之批評有所理解。 但我覺得我所強調的思維已經有漸漸的滲透到全集團內了。
換句話說,Z1或QX系列都是為了使其成為「明星商品」而創作出來的商品, 也是本次發表會改變的基本原因,是嗎? 另外,在1月的CES記者會時,平井社長曾直言:『在集團內, 有多個為了創作出全新商品而由我(平井)直轄的專案』, 像QX系列這樣獨特的商品,是否也是您直轄專案的一部份呢? 平井:
QX系列是由Digital Imaging事業群(相機相關事業群)所提案的。 與CES曾談到的「CEO直轄專案」商品不同;目前正在嘗試許多不同商品, 未來應該能夠向大家來介紹,且因為我會對「CEO直轄專案」商品說『該這樣或那樣』, 一邊發表許多意見,一邊督促商品的開發。
看來「平井CEO直轄專案」的內容到實際發表為止,可能還要一段時間。 對「Xperia Z1」抱有自信,注入了Sony的價值 在Sony此次發表的商品中,特別引人注目的是Xperia Z1; 智慧型手機目前是「個人消費性商品」的主力中的主力; 最大、最強的競爭對手Apple公司商品即將發表,而在IFA會場, 也是實力很堅強,且市占率遙遙領先的Samsung之存在感也很龐大。 所以對於Xperia Z1的相關問題也很多。 Z1是個很好的商品;但是在智慧型手機領域,有Apple、Samsung這些強力競爭對手, 為了對應這些競爭對手們,基本方向是什麼樣的情況呢? 平井:我覺得重點在於「該如何差異化呢?特別是在智慧型手機領域該怎麼做呢?」。 關鍵在「Sony所擁有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特別是對於成為Sony完全持股的Sony Mobile,我也曾與Sony Mobile的鈴木國正社長討論; 果然還是應該
將Sony集團所擁有的核心競爭力,突破事業群的藩籬, 做出符合「One Sony」的商品,並徹底地投入智慧型手機領域。 普及價格帶的CyberShot相機銷售量已經變得遲緩, 對於「我不要再買普及價格帶CyberShot相機」的消費者, 讓他/她們流失到別家廠商是更不利的。 故徹底地活用Sony所擁有的影像技術,作出有良好評價的智慧型手機, 藉此讓消費者留在Sony的其他商品上是很重要的。 簡單地說,將Sony所擁有的技術,徹底地超越事業群藩籬, 導入到各式各樣的商品之中,不就可形成差異化?
換句話說,「注入Sony的價值」就是形成差異化的方式; 那麼在「Z1之後」的差異化將會是什麼呢?相機之後要強化什麼呢? 平井:因為才剛發表Z1,故無法針對後續產品做更詳細的說明; 但是利用Sony的競爭優勢能夠造成差異化的功能或技術還有很多; 只要認為是能讓Sony的智慧型手機Xperia更有魅力的項目, 我相信以「One Sony」的方式繼續執行下去,是Sony智慧型手機該發展的方向, 而這也是其他競爭對手公司所沒有的。
另外,目前智慧型手機在先進國家的普及已經快要結束了。 且大多預期未來的智慧型手機是「中階以下」且價格相對便宜的產品比率將會增加, 對於這部份產品的對應措施是?且關於利益率可能會下降的部份,又是如何看待? 平井:我想智慧型手機如果不能創造出本身實力就很堅強的產品, ASP(Average Selling Price;平均售價)就會下降; 故為了確保獲益,創造出強而有力的商品是第一重點。 但是除了這點外,QX系列也是一樣,
週邊配件能夠以什麼樣的形式, 來擴展智慧型手機的體驗,而且這部份該提供什麼樣的產品也是很重要的。 這點是不論智慧型手機,或PlayStation都是一樣的情況,
配件是利益率很高的事業群, 而我想在配件領域能夠推出具有高度創意的產品也是很重要的。 另外,
導入Sony Entertainment Network(SEN)、 PlayStation Mobile(PSM)等網路服務,讓消費者們可以盡情享受相關內容, 也是延伸智慧型手機事業的一種方式。 從Z1來看,旗艦機以外的商品發展,我覺得是絕對必要的,且Sony當然也會去做。 因為著重於智慧型手機市場,且功能型手機市場正在縮小, 故Sony的智慧型手機領域將會以Z1為頂點,去向下展開其他手機的開發, 到目前為止,我們都是這樣做的,未來也會這樣做下去。 但是關於這部份就會有地域特性的差異;像在日本市場沒有銷售的低階產品, 是會在其他國家上市的;以全世界來說,實際上推出比在日本所看到還要多的商品。
針對智慧型手機投入了這麼多Know-how的話,相對的, 應該也必須要從智慧型手機領域回饋Know-how到其他事業群; 對於這點,您如何看待? 平井:雖然只是我個人想法,談到智慧型手機領域「回饋」到其他事業群的Know-how, 雖然已經有發展出像QX系列般的產品,但如果普及價格帶的產品, 繼續被智慧型手機替代的話,Digital Imaging事業群該怎麼繼續下去也是關鍵。 Digital Imaging事業群中有過著重在DSC-RX100、RX1等「徹底性的高階機型」的意見; 有種將主力更加著重在智慧型手機無法達成的領域上的感覺; 而我想只要問題變得更加明確,就會有商業策略上的效果產生。 另外對本公司而言,是積極地推展以NFC為主軸「One Touch」解決方案, 從我擔任副社長的時代開始,就徹底地要求「追求UX(使用者體驗)極緻」, 到今年底前,本公司將會推出100款以上的產品支援One Touch, 這個部份也是不斷地擴展。
這樣的話,銷售量下降中的「普及價格帶數位相機」事業群會讓人有急速萎縮的印象, 實際上,先進國家確實有這種情況,但這並不是Sony所有事業群的判斷, 平井社長對此又更進一步說明。 平井:日本市場的情況與海外市場的情況並不一樣, 各個國家市場的商品發展,是需要很仔細去思考的, 『因為普及價格帶在萎縮,所以整個市場都在萎縮』的觀點是太過偏頗的想法, 應該將每個市場分開來看。
首先是從「日本」、「歐洲」開始,北美將會慎重進攻 在日本,因為與NTT DoCoMo的合作,而讓「Xperia Z」、「Xperia A」暢銷; 而在歐洲市場,Xperia Z的人氣也很高;Z1也有暢銷的預感, 這樣的結果使得Sony集團內部對於智慧型手機事業群的評價有大幅好轉。 但是在智慧型手機的最大市場.北美,仍是iPhone與Galaxy系列擁有壓倒性市占的情況, Sony在北美市場仍然在苦戰之中,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平井:我認為北美市場很大,必須要進行包含行銷在內的多種投資; 而以Sony Mobile的事業規模來看,是無法同時在日本、歐洲、中國、北美等地, 同時進行開拓、穩固市場的競爭。 目前是以
徹底固守主場.日本市場是最優先的;再來固守第2、3大的歐洲市場是第二優先; 接著才是中國市場或北美市場的優先順序來制訂策略; 在北美市場,關於Xperia Z的部份,雖然有與T-Mobile合作, 未來將會仔細觀察時機,徹底性進攻北美市場的時間點也將會來臨。 而關於日本國內的年底商戰季,Sony Mobile Japan與NTT DoCoMo之間, 有進行很密切的情報交流。 雖然到目前為止,做為NTT DoCoMo的Two Top,Xperia A是非常暢銷, 而未來會有什麼廠商加入也是電信商的判斷; 但我認為Xperia Z1擁有很強的競爭力,在向消費者介紹所有產品線時, 希望能夠被電信商有效地活用,而因為目前正在進行相關交涉,故無法更明確地說明。
順便一提,Xperia Z時因為日本款很快就停產,造成有些消費者想買卻買不到, Z1會是什麼樣的情況呢? 雖然平井社長沒有提到供應量,但對於生產線相關,似乎有很多想法。 平井:Z的時候,雖然生產線很快就構築起來了,但Z1將會比Z還很更快, 故以Sony在中國的合資企業BMC為中心,如何更快速地構築生產線, 並且確保產品的品質等,對於Sony Mobile而言將會是全新的挑戰。
穿戴式產品(wearable)將著重在「人類的不動產價值」 智慧型手機的「後繼」也很引人注目;話題特別多的是手錶型的「智慧手錶」; 在Sony的發表會後,Samsung也發表了「Galaxy Gear」; 而Sony也決定由Sony Mobile繼續銷售「Smart Watch」,但目前並未成為暢銷商品; 對Sony而言,是如何定義穿戴式產品呢? 平井:雖然本公司是最早推出智慧手錶的,但其他公司也陸續推出其他樣式的產品了。 雖然有市場可能會變很大的評價,也曾在公司內對思考穿戴式產品的人也這樣說過,但…
手機、平板電腦等可攜式裝置的話,可以把許多產品放在口袋或包包內來隨身攜帶; 可以擁有4、5個產品。 但是變成穿戴式產品的話,戴四條手環、兩隻智慧手錶、 三付眼鏡的情況是不太合理的吧。 雖然是有點失禮的講法,但
名為人體的「不動產」擁有很高的價值, 故
要讓消費者願意佩戴一條手環的難度是很高的, 之後要讓消費者購買新產品來更替也很困難; 故必須要對於人體這項不動產的高價值有所認知。 所以,雖然有著「對市場而言有很高的價值,與值得挑戰」的評價, 但我想
只要是能讓消費者說出:『這個好有趣』、『這個真的有用』的商品, 就會讓消費者愛上該商品,並形成競爭優勢。 雖然在本公司的厚木技術中心也有在進行許多可能性的研究、探討, 但只有多家廠商同時在進行開發的領域之競爭情況是比較激烈的。 我很喜歡去厚木的研究開發所玩,會想要了解那邊正在執行什麼樣的研究, 而請研究開發所的員工把開發中的產品展示給我看。 雖然在那邊進行的專案中,有穿戴式產品,也有非穿戴式產品, 但去到那邊就會一邊說著『不知道這個能不能成為商品呢?』,一邊興奮的討論著。 從這樣的觀點來看,雖然仍然是個挑戰,但將不侷限於智慧手錶, 而是只要有「就是這樣的應用產品」的切入點,Sony就會發展相關的產品。
與智慧型手機的情況不同,在平板電腦領域下,Sony的存在感不太明顯; PC領域也是,因為整體市場正在萎縮,使得VAIO的銷售量也沒有成長; 雖然本次在IFA發表了「VAIO Fit」、「VAIO Tap」等,積極且高品質的產品, 但是這樣對於「平板電腦」與「智慧型手機」的重建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平井:這會變成「PC的定義是什麼?」的討論。 如果是指傳統的摺疊式(Clamshell)筆電產品,的確是在逐漸地縮小之中; 但是也有對於平板電腦是算PC還是平板電腦的定義區別, 故我想提出鍵盤分離型,或是觸控型等新產品,來領導市場的使用方式是很重要的。 而在那部份,Sony從過往就有「Stamina」,亦即讓電池可長時間使用之技術, 以及設計、PSM的延伸應用等。 雖然我覺得PC與平板電腦間快要沒什麼差異區隔, 但是如果不徹底地打入這部份的市場也是不行的。 而對於這部份,Sony Mobile所擁有的智慧型手機相關Know-how就變得重要; 我認為串連從製造.設計到實際生產間的Know-how特別重要; Xperia Tablet Z會以Sony Mobile的名義進行銷售,也是因為覺得會有類似效果。 電視也好,PC、平板電腦、智慧型手機等的差異分隔會漸漸變得不明確, 而這中間將會出現共通點;
如何活用Sony旗下有PC也有智慧型手機的優勢是很重要的。 那麼關於產品的部份,使用「Android以外」的OS之可能性為? 平井:
我們並沒有堅持一定只用Andoird,而是會觀察市場變化而隨機應變並思考未來, 像MWC時,我們發展將與西班牙電信商Telefonica合作開發「FireFox OS」產品, 就是一個實例。
9月3日時,美國MicroSoft發表要購併Nokia的行動電話部門; 雖然Sony與MicroSoft間之關係,可能會從至今為止的「密切的第三方」, 轉變為「競爭對手」;但平井社長對此仍語帶保留。 平井:這是本週才剛發表的消息,故目前還無法予以評論; 雖然本公司與MicroSoft有以許多方式進行連絡, 但未來MicroSoft會採取什麼樣的策略,本公司也必須繼續觀察。
在「雲端」時代,提高「五感」的價值 今年5月時,持有Sony 6.5%股權的投資基金Third Point, 對Sony提出「將電影、音樂事業群從Sony集團切割出去,並予以股票上市」的提案, 但是Sony對於這項提案予以拒絕了。 Sony表示集團內有內容相關企業,對Sony而言是有「價值」的; 那麼從軟實力產生之新「價值」,對平井社長而言,是什麼樣的東西呢? 平井社長的答案有點往令人意外的方向發展。 平井:今年5月時收到了Third Point的建議。 外界日漸在意Sony集團旗下的娛樂事業群的廣大價值,對我而言是一件好事。 雖然常常被寫說「Sony本業是電子產品」,但是我們是抱持「電影也是本業」、 「金融也是本業」的想法去做的,並不是當做副業。 但是因為有「Sony本業是電子產品」的先入為主想法, 使得Third Point提建議的這件事產生非常令人在意的價值。 曾有『Sony集團所擁有的軟實力(內容)事業群,能夠產生綜效嗎?』的觀點, 對此我想要同時說明的是,在行動(Mobile).雲端(Cloud)的領域中, 軟實力(內容)的價值是比較容易變高的;
Sony旗下之軟實力(內容)事業群的價值是非常龐大的,而以100%完全控制的模式, 也將對持續提昇Sony集團的價值有直接關係。 如E3時所發表的,
在PSN(PlayStation Network)上, Sony Pictures(索尼影業)將會提供PSN獨占而製作的影片內容; 雖然有被指責『早點這麼做,不就好了』,但未來將以One Sony之態勢持續發展。
從這裡開始,平井社長的談話內容延伸到「圖像或聲音的Hi-Res化」、「設計導向」等, 並談到Sony堅持「4K」與「Hi-Res Audio」的理由。 平井:我想要說明一下,我對於Hi-Res相關的想法。 到目前為止,有許多原本在產品上的功能,都漸漸變成雲端的功能了。 但是在這之中,絕對無法被雲端取代的,就是與人類的五感有直接相關的; 雖然嗅覺是絕對無法取代的,但是
圖像好漂亮、音質很好、設計很好、觸感很好、 輕.重、質感很好等,也都是絕對無法被雲端所取代的。 我想要說的就是,上述的東西
都是從以前開始,Sony就很擅長的, 亦即所謂之「Sony的DNA」。 雖然可能會有「這時候還在強調Audio?」的看法;但是我認為
藉由五感的重要性, 來讓消費者們了解真正的價值,且無關能否下載Hi-Res音源的音樂, 而
是Sony不做的話,會有哪家廠商出來做嗎? 雖然4K與Triluminos(特麗霓虹)也是這樣,但這是因為訴求於人類五感的事物, 能夠讓消費者實際覺得感動;且
因為這些是潛藏於Sony的DNA之中, 故我認為在雲端的時代,徹底地重新再向消費者們宣傳、提出訴求是很重要的; 也可以思考一下相關的「Hi-Res音源」。
那麼特別關於音樂部份,對於提供「Hi-Res音源」的想法是? 只要開始提供DSD音源等服務,Hi-Res Audio市場應該也會變得熱絡。 平井:雖然未來會有更多的說明,但因為Sony旗下有Sony Music(索尼音樂), 所以包含Sony Music Japan、或是美國的SME在內,都已開始討論Hi-Res的應用。 雖然也會支援Up Scaling,但真正希望能讓大家好好享受的是原生Hi-Res內容, 而該如何提供Hi-Res內容也正在進行相關討論。 因為我不是技術人員出身,所以也有搞不太懂的部份,但是在聽取Hi-Res的說明時, 有聽到『在「數位化之前」被調教過,Analog時代的調教較好』, 與『雖然SN代表較弱,但是提到頻率特性的意義,在16bit下不足的部份, Hi-Res能夠幫忙強化』的報告內容。 包含剛剛的「五感」在內,在現在的時代下,能夠活用Analog的調教,而產生新鮮感。
雲端服務的部份會有什麼改變呢? Music Unlimited已被整合進從Xperia Z1開始使用的「Walkman」程式內, 而變得更加好用;但是Video Unlimited的整合仍然很弱,今後會如何發展呢? (譯註:Xperia Z、ZL、ZR等可用的新版Walkman程式, 在特定國家亦可使用Music Unlimited,只是台灣尚不能使用) 平井:直接談結論,的確有部份如您所說的,特別是現在有Video Unlimited、 又有PSN上的Video Store,而因為PS4準備要推出了,所以會予以整併, 讓Video Unlimited的應用方式有所改變。
期待「4K」的普及化與對應節目的播映能即早開始 Sony在電視上主推的是「4K」;而關於4K普及的時間點,特別是日本的時間點, 是如何看待的呢?平井社長表示,開始播映4K節目是很重要的,也是關鍵。 平井:在日本,以總務省為中心的「次世代放送推進論壇」有在進行許多討論; 雖然實際播映可能還要等很久,但是前期階段的試驗播映時,能夠開始播映4K節目, 且對此相關有所認知將會是關鍵;Sony在該論壇的各個子領域討論會中, 均有本公司的SVP(資深副社長)等級的人員參與,就連我自己也有多次發表意見。 我特別在許多會議中表示,本公司除了是製造商之外,同時也擁有許多內容; 並以「從內容產業的公司的觀點,對這樣的政策會有什麼樣的想法」之觀點發表意見; 而從最一開始的參與業者來看,電視播映業、製造商等的重量級廠商都出席了, 但是內容產業的廠商卻沒有被邀請,故有提出應該讓內容產業也一同參與。 雖然本公司在美國有獨自的內容提供服務,但是以「面展開」來說, 電視播映還是很重要的;雖然買本公司的4K電視,然後使用本公司的4K內容服務也不錯, 但是有了4K播映後,對於整體產業才是理想狀態。 反過來說,時間點雖然不算是普及化的障礙,但卻會成為發展的瓶頸。 因為目前韓國對於4K有很積極的應對行動, 而總務省也非常積極的希望以「All Japan廠商」來成為全球第一個4K播映的國家, 故有可能實際開始播映的時間點會變早。
Sony在美國所推出的4K內容服務是藉由網路下載的, 這項服務是否有可能會推展到歐洲或日本呢? 平井:美國的4K內容服務是將一個預載10檔4K電影的盒子配送給消費者, 而9月1日起才開始支援下載服務,未來將會有更多消費者的回應, 並將基於這些回應去改進,然後逐步拓展到美國以外的市場。 而無論如何,以許多的方式,特別是像運動為主的影像,如果能夠以4K播映是很重要的; 且如昨天發表會時所說的,60p影像的話會讓觀看者有更強烈的身歷其境感, 而這將也是未來訴求重點。
Sony在CES時曾展示「有機EL螢幕」,另外藉由與Panasonic的合併, 也曾發表「在2013年中要確定製造方法」的目標,不知道目前的進展情況是? 另外,韓國系製造商是將「有機EL」應用在「彎曲型」產品上, Sony是否打算用液晶螢幕來做成「彎曲型」的呢? 平井:關於「有機EL」的部份,因為目前正在進行開發,故尚無法進行說明。 另外,俗稱為「Casa Mila」的彎曲型螢幕液晶電視,雖然只是展示, 但是已經在中國、俄羅斯、北美等市場上市了;雖然是很創新思維的產品, 但後續會依據銷售情況而陸續推展到其他市場。
PS4在歐美的預購量各100萬台,PSM將藉由「軟體」來逐步強化 Sony電子事業的「三本柱」之一.Game的情況呢? 歐、美已發表PlayStation 4(PS4)將在11月上市, 日本市場則是在9月9號時「會有某些發表」;而對於PS4的預購情況, 平井社長又有什麼樣的評價呢? 平井:我有收到SCE的House社長的報告,關於PS4在北美與歐洲的上市, 已經各有100萬台的預購量,而在到實際上市還有好一段時間下, 能夠有這樣的預購量,我覺得是有獲得相當回饋。
雖然我常常會與美國、歐洲的經銷商高層對談, 但最近的話題都是「PS4的供應量麻煩多給本公司一些」; 因為常常被經銷商高層這麼說,而有「經銷商們對PS4也很有興趣」的認知。
另一方面,情況比較嚴苛的果然還是攜帶式遊戲機吧; 而這當中,關於Android與PlayStation Vita都有的「PlayStation Mobile(PSM)」, 似乎還沒有看到成長的方法;對此,有哪些修正的方法嗎? 平井:對不起,沒有絕妙計策。
關鍵在於能不能推出讓PS3或PS4,與Android上的PSM世界連夠串連在一起的軟體或遊戲, 若能成功推出,就能讓玩家自己想要同時在PS3或PS4,與PSM上接續遊玩。 但是目的並不是「串連」,只是因為技術上的關係而這麼說,
如果無法向玩家們宣傳、訴求「這個有趣在哪」的話,就沒有任何意義。 PS事業群的所有事物都是這樣,最終重點都是在於「軟體能不能做到」這點。 ---翻譯文完--- 下一篇翻譯文預告:
Sony Mobile負責商品企畫的董事談Xperia Z1的秘密,與Sony Mobile未來的策略。 不過最快也是明天晚上才會發了,這篇就讓我翻譯超過10小時了, 另外,文中關於Hi-Res的技術解說可能沒有寫得很好,畢竟我也不是技術人員, 所以連平井社長說的解說內容中,有不少我也不是那麼懂,只能就字面的意義去翻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5.85.132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jfy (219.85.85.132), 時間: 09/07/2013 19:54:07
推 timing :J大辛苦了~ 09/07 20:01
推 asd2260123 :push 09/07 20:10
推 DflowerT :可惡...好想要Z1...不過以後會怎麼命名呢? Z2? 09/07 20:10
→ jin0809 :new Z1 09/07 20:12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