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trottr
2013 - Yahoo奇摩 搜尋結果
2013 - Yahoo奇摩 搜尋結果 
“弱纽带”比小圈子有用
Jan 20th 2014, 23:55, by 蒂姆•哈福德

我们的家庭有时会让我们失望。美国人口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 2013年9月发布的一项调查为这一观点提供了证明,不过没引起多少关注。

该项调查针对2011年“经历困境的家庭”,以及陷入困境时得到过谁的帮助,调查结果通过一幅简单而令人悲哀的图表呈现。那么怎样算是陷入困境呢?电话停机,漏缴公用事业账单,拖欠房租或房贷,或者生病了看不起医生或牙医。

一多半家庭期望得到家人的帮助,还有近一半则指望朋友帮助。只有很少一部分家庭(大约五分之一)希望得到社会机构、慈善团体或教堂的援助。

结果绝大多数家庭的希望都落了空。家人极少帮忙付租金(大约六分之一),而从其他来源(或者为了其他目的)获得资金援助就更加罕见了。

简言之,手头拮据的美国人相信能从亲友那儿得到帮助,但这种信任是没有根据的。(如果你想了解“发薪日贷款”为何如此流行,不妨从这份报告入手。)

这份研究当然也不乏乐观解读:也许有许多人得到了亲友的帮助,因此根本不在调查对象之列——或许吧。

但正如经济学家蒂莫西•泰勒(Timothy Taylor)所言,生活中有太多人经历深切失望,这种失望给他们留下“持久的阴影”。

这种令人沮丧的现实让我想起马克•葛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在1973年发表的《弱纽带的力量》(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葛兰诺维特是社会学家,他将两项不相干的研究拉到一起:一个是关于人们怎样找到专业或管理工作的调查;另一个是对社会关系网结构的理论分析。

先谈理论观察:最不可取代的社会关系(听上去有点矛盾)往往是相当薄弱或者遥远的关系。家族或朋友圈成员倾向于在圈子内互相结交,他们在同一个时期知道的事情也大致相同。这种社会纽带虽强但也累赘,也就是说,信息在这些圈子内部的传播渠道非常多。

与此形成反差的是,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弱纽带”有价值,正是因为这样的社会联系不寻常。通过弱纽带传递的信息往往是全新的——换言之,如果不通过弱纽带,新信息可能压根传递不过来。

葛兰诺维特接着通过自己的调查对上述理论进行补充。调查显示,人们常常通过个人关系找到工作(尤其是管理工作,或者是称心如意的工作)。老话说得对:知道什么不重要,认识谁才重要。或套用葛兰诺维特在其著作《怎样找工作》(Finding a Job)中的说法,最重要的是“一个人在社会关系网中的位置”。

但这不同于赤裸裸的裙带关系:帮助求职者找到工作的关键联系人,一般关系并不密切,算不上老同学、前同事等密友。葛兰诺维特的分析为调查结果提供了合理的解释:比较外围的联系人才能提供你不知道的信息。

就拿最近一项研究为例,尤卡-佩卡•翁内拉(Jukka-Pekka Onnela),奥尔贝特-拉斯洛•鲍劳巴希(Albert-Laszlo Barabasi)等人分析了数以百万计的手机通话记录,用这些“大数据”对葛兰诺维特的观点提供了支持,即弱纽带才是必不可少的。

译者/曲雯雯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hgggg 的頭像
    ghgggg

    線上遊戲排行榜2013/2014,進擊的巨人線上看,candy crush saga外掛,正妹寫真三圍

    ghggg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